冯德莱恩:中国跟10年前不同,要让其走正确道路,我们需认清现实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真的是将狂妄自大演绎到了极致。一方面,她在16日的一场讲话中,明明提到了中国已不同于10年前。另一方面,她又狂妄的喊话称,若要让中国走向她口中所谓的“正确”道路,欧盟成员国应认清现实。
今天的中国跟10年前有何不同,冯德莱恩有她的说法。在她看来,当年的中国最多只能算一个工业强国,或者说是欧盟的一个贸易伙伴。然而,10年后冯德莱恩眼中的中国发生了巨大转变,在前面的基础上多了3个称呼,军事强国,“技术竞争对手”,以及在看待国际秩序时,自身有着独特理念且不同的,一个“全球参与者”。
公开资料显示,10年前中国的GDP约9万余亿美元,尽管数据看起来不错,但考虑到我国人口众多,加之此时我国正忙着推进工业化,所以国家财政大都花在了民生、产业转型与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发展军事。这就导致,我国虽然顶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名头,但军事实力一直不够看,而这一切在3年后迎来转变。
当时,中美在南海产生了一些不愉快,让中国意识到了强国必须强军的道理。自此,中国军费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加,解放军的武器装备也迎来高速换代升级时代。尤其是海军方面,052D驱逐舰一个劲的造,055大驱加速研发,航母更是朝着模块化制造迈进。时至今日,单论海军,除了一直在前面领跑的美国外,没有一个国家敢说能比得上中国。就算是比综合军力,在不考虑核武器的情况下,俄罗斯恐怕都不敢说能胜过中国。故而,冯德莱恩说中国是个军事强国,本身是没啥问题的。
当然,我们也必须明白,冯德莱恩的话不是在夸赞中国,而是在渲染“中国威胁论”。这一点,通过冯德莱恩对“全球参与者”的描述可以看出。
展开全文
国际秩序,归根结底是由各国组成并共同维系的秩序,在此背景下,每个国家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理念,没什么奇怪的。但是在冯德莱恩的描述里,中国是一个有着独特理念且不同的国家。从冯德莱恩讲话时的语境来看,这里的不同显然不是说中国的特殊之处,而是在强调中国跟西方的“不同”。她口中的国际秩序,同样不是通常意义上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而是指美西方主导的单方面国际秩序。
强调中国强大,但又说中国“不同”,最终目的都是在为“技术竞争对手”这个概念做铺垫。通俗来说,就是中国强大后,西方国家感觉自身地位正被动摇,所以想方设法的对华打压。不过,在冯德莱恩的措辞里,她没有用打压,她的说法是“让中国走向正确道路”。至于什么叫“正确道路”,当然是冯德莱恩自己说了算。综合她16日及之前的话来看,应该包括两个意思,中国不能对欧盟的“去风险”说“不”,中国应平衡双方贸易。
“去风险”是“脱钩”的另一种说法,套用在中欧关系上就是,冯德莱恩希望欧盟在半导体、航空发动机等尖端技术上,限制或者干脆不跟中国合作。同时,在竞争不过中国的领域采取排除措施。比如之前冯德莱恩提出的,在电动汽车领域对中企反倾销调查,以及对反补贴调查中国风电机组等,都是为了将中国排挤出欧盟市场。为此,冯德莱恩还弄了个所谓的三大策略,“合作伙伴多元”、“对话处理分歧”,和合法利益明明没受到侵犯却偏要强调“捍卫自身合法利益”。
然而,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尽管冯德莱恩不断强调“去风险”,但欧盟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依旧很大,去年近4000亿欧元。于是,冯德莱恩提出,中国应处理贸易失衡一事。言外之意就是,让中国主动给欧盟便宜占,以减少其对华贸易逆差。
当然,这是不现实的,中欧贸易失衡,其实是双方产业结构、分工不同和欧盟限制措施等原因造成的,不能将责任都推到中国身上,希望冯德莱恩能明白这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