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宣布:马斯克又失败了!

作者:堂牧师 分类:电力系统设计 时间:2023-11-18 阅读:19

北京时间11月18日晚9时3分,当地时间早7时3分,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公司)于德克萨斯州博卡奇卡进行第二次“星舰”(Starship)重型运载火箭的无人飞行测试。

刚刚宣布:马斯克又失败了!

刚刚宣布:马斯克又失败了!

刚刚宣布:马斯克又失败了!

展开全文

刚刚宣布:马斯克又失败了!

当地时间18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公司)的“星舰”超重型火箭发射升空。(SpaceX公司网站直播画面截图)

SpaceX“星舰”飞船发射起飞之后,重型推进器发生爆炸,飞船与推进器分离后仍继续飞行了一段距离。在一级火箭达到工作时序后,二级火箭发生故障,火箭失去联系,SpaceX公司称飞船在飞行途中可能已经损毁。目前SpaceX公司已经官宣火箭发射失败。

据悉,SpaceX的星际飞船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载人飞船,可以乘坐一百人,它将是马斯克实现人类定居火星这一宏大目标的关键运输工具。未来,SpaceX将用星际飞船将人类和有效载荷送往月球、火星和其他遥远的目的地,并最终满足该公司所有的太空飞行需求。

今年4月20日,“星舰”火箭及飞船集成系统进行首次轨道试飞,但火箭升空不久后爆炸。

马斯克曾称60%几率能成

据红星新闻报道,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10月初表示,“星舰”的分离系统已经全面检修,并采用一种新型分离系统“热分级”。测试这一新系统被认为是“飞行中最危险的部分”,他表示不希望设定过高的期望值。

马斯克为这次试射设定了明确的预期。与第一次测试不同,他相信“星舰”有60%的几率成功或达到近轨道速度。他表示:“我认为下一次飞行成功或进入轨道的可能性比上一次高得多,也许是60%,这取决于我们在阶段分离方面的表现。”

按计划,“星舰”将进入太空,完成90分钟的近地球飞行,最终返回大气层并坠入太平洋。这要求“星舰”火箭的几乎所有部件都达到了预期的性能。这包括两级火箭的发动机、第二次试射中尝试应用的“热分级”分离系统、再入大气层时飞船的隔热系统,以及复杂的制导、导航和控制系统。

SpaceX今年对“星舰”的投资接近30亿美元。如果“星舰”发射成功,SpaceX计划在明年年底通过“星舰”扩展“星链”卫星网络,并验证星舰飞往月球的在轨加油能力,后者是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阿耳忒弥斯”计划做准备的关键步骤。

根据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签订的合同,“星舰”将作为搭载美国宇航员往返月球的交通工具,用于“阿尔忒弥斯3号”载人登月计划。然而,相关研发进程曾多次延迟。

超越SpaceX,我国成功发射首枚液氧甲烷火箭

今年7月12日9时,全球首枚液氧甲烷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在新型低成本液体推进剂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航天专家木森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以液氧甲烷作为推进剂,具备低成本、低污染、高效率等特点,国外如SpaceX等火箭公司皆有相关发射试验,但均以失败告终。随着此次成功发射,相信将推动液氧甲烷火箭的商用步伐,并为下阶段的可复用火箭研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发射的火箭名为“朱雀二号”,由国内民营火箭运载企业——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蓝箭航天”)自主研制,火箭一级采用4台天鹊8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并联,二级采用1台天鹊8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和1台天鹊10吨级游动液氧甲烷发动机组合而成。

此次朱雀二号所引发的高度关注,是由于在推进剂上采用了液氧甲烷作为燃料。木森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火箭燃料包括固态与液态两类,随着火箭可回收技术的发展,液态燃料的研发在近几年获得重视。在液态燃料中,较为成熟的技术为液氧煤油,而液氧甲烷在此之前并未有成功发射经历。

进一步讲,尽管燃料成本占整个发射费用的比重非常低,但使用液氧甲烷作为燃料,具有制取方便、易存储、性能好、污染小、不易在发动机内部结焦积碳等特点,在全球对生态环境愈发重视,以及商业航天将重复发射火箭作为行业发展趋势的背景下,液氧甲烷优势明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撰写的《我国液氧甲烷发动机技术发展概述》一文中,亦介绍了液氧甲烷的优势:甲烷推进剂可从天然气、油田气、可燃冰等中分离,来源广泛、价格便宜;液氧和甲烷推进剂温度相近,使得火箭易于采用共底贮箱方案以提高结构效率;在烃类推进剂中,甲烷的结焦温度比煤油更高,更高的结焦温度使得再生冷却推力室性能具有更大提升空间;甲烷冷却性能好,适用于全流量补燃循环方案,能够兼顾高性能和重复使用需求。

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红星新闻、新浪科技、公开信息

SFC

本期编辑 黎雨桐

21君荐读

给缅北电诈头目庆生?国家一级演员道歉!

突发!大面积宕机!阿里紧急回应

格力报警!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