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什么活动?我们能参加吗?”:乌镇进入茅奖时间

作者:堂牧师 分类:防雷装置 时间:2023-11-18 阅读:65

茅盾文学奖,要来了。最先感知到这个风向的,是含和客栈的老板计小红。

她所经营的民宿位于乌镇西栅茅盾纪念堂旁边,这些天,和“茅盾文学奖”相关的五色旗帜飘荡在乌镇的大街小巷,外地客人看得多了,自然也好奇:“这是个什么活动?我们能参加吗?”

客人问得多了,计小红也专门打听了打听“茅盾文学奖”的相关消息,以便和之后的游客多做介绍。

在刚刚结束了乌镇戏剧节和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后,一个转身,乌镇又迎来了一场新的盛会。11月19日,“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将在乌镇举行。而从11月16日至20日,“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系列活动将陆续在桐乡、杭州举行,其中,包括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座谈会、“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推进会、新时代文学跨界传播论坛、网络作家座谈会、“茅盾文学周”等,深入展现新时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成就,让读者多维、立体、沉浸式、近距离领略文学名家风采。

乌镇,正在进入“茅奖”时间!

提起茅盾这个邻居,乌镇人很有话说

“茅盾纪念堂几点关门?”

“茅盾故居现在还能去参观吗?”

“师傅,你知道茅盾吗?”

东市河畔,摇橹船上,桨声欸乃间,一个个关于茅盾的话题被频繁提起。这几天,船工姚师傅明显感觉到,和前几天刚结束的互联网大会相比,游客主动找他聊天时,不再讲一口听不大懂的互联网语言,他的老乡“茅盾”正在成为在乌镇社交的一把金钥匙。

作为土生土长的乌镇人,姚师傅很小就知道茅盾的大名,也读过他的《子夜》。“他还写过我们乌镇人喝早茶,也写过我们的摇橹船……”伴随着水流潺潺,姚师傅把乌镇和茅盾之间的故事娓娓道来。

“这是个什么活动?我们能参加吗?”:乌镇进入茅奖时间

展开全文

而乌镇和茅盾之间,也的确有一段不得不说的往事。

乌镇是茅盾的家乡,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在这里度过。后来离开家乡后,他曾多次在文章中流露出对乌镇的眷念:“我的家乡乌镇,历史悠久……虽然我仅仅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却深深地怀念它!”“漫长的岁月和迢迢千里的阻隔,从未遮断过我的乡思……”

茅盾对故乡的魂牵梦萦,吸引了一位欧洲青年的注意。

上世纪50年代,这位来自欧洲的青年,到北京大学进修,他关注并研究茅盾,与茅盾本人有深度交游。1959年6月,他在听闻了茅盾对家乡的介绍之后,特地到乌镇来寻访茅盾的故乡。

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著名的汉学家高利克。

桐乡市名人与地方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士杰说,高利克应该是第一个来寻找茅盾故乡的国外研究者。此后,一直不断有来自各地的教授、学者来乌镇寻访茅盾故居。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研究茅盾、关注茅盾的人越来越多。

“这是个什么活动?我们能参加吗?”:乌镇进入茅奖时间

桐乡市名人与地方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士杰 图源受访者

“大家来桐乡调研、开会,一般都会到乌镇看一看,拜访一下茅盾的故居。乌镇的古镇规模很大,保存也很完好。很多人实地探访之后,就提出了保护古镇的建议。”王士杰说,乌镇能有后来的发展,文学是一粒种子。“如果把整个桐乡看作一个文化场馆,茅盾相当于镇馆之宝,或者叫压舱石。”

2008年在乌镇举行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之后,此后的第八、第九、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均在北京举行颁奖典礼。

2015年,桐乡设立了“茅盾文学新人奖”(后更名为“茅盾新人奖”),2017年又增设了网络文学奖。

从2016年起,让茅盾文学奖再回桐乡颁奖成为很多人的心愿。

今天,他们的梦想终于成真。

在乌镇的转场中,世界快起来,心灵沉下来

乌镇收费站是进入乌镇的第一道门户。

作为这里的一名收费员,80后姑娘郑婷的笑脸,是来往游客对乌镇的第一印象。

郑婷是杭州千岛湖人,2013年来到这里,乌镇的每一场盛会,包括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和乌镇戏剧节,她都没有缺席过。在这11年中,她亲眼见证了收费站从人工收费到ETC车道为主的转变,深刻感受到了互联网基因带给乌镇的便捷和轻快。

今年,是她第一次为茅盾文学奖服务。“之前听过这个奖,知道茅盾文学奖要回乌镇举行颁奖典礼后,就开始去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这个姑娘已经感受到这座古镇的“转场”。

郑婷和分享了她与文学的一段缘分。大约四五年前,她读到了一本小说,书中主人公历经磨难依然好好生活,坚韧的精神令她至今难忘。“有时候我遇到难处,就会想到这本书里的人,我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为了即将到来的“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系列活动,郑婷在做准备工作的过程中,重新拾起了阅读的习惯。她也发现,在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中,书籍,能让她沉下来,慢下来。

她希望自己能带着被文学滋养过的笑容,去迎接每一位来到乌镇的客人。

“这是个什么活动?我们能参加吗?”:乌镇进入茅奖时间

乌镇收费站收费员郑婷 图源受访者

文学,最直观的载体就是书籍。在乌镇那些平时被忽略的角落里,书,正在成为当之无愧的主角。

乌镇西栅景区大街往前走,便是客流量最大的“志愿者之家”。门口的张阿姨和同伴们正在热心地招呼往来的游客进来歇脚。免费的菊花茶,便携的充电宝,储物的格子间……除了这些便捷游客的设施之外,随处可见的是排排堆满图书的书柜。

“游客来到这里,除了可以喝喝茶,坐一坐,还能顺手拿起旁边的书看看,在乌镇感受真正的慢生活。”张阿姨说。

在乌镇中心,坐落着一座昭明书院,这里曾多次在茅盾先生的文章中出现,还见证过第六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的荣光。

迈入昭明书院的大门,随处可见的,同样是供游客们取阅的书籍。工作人员吴先生介绍,书院阅览室内已经备好了历届茅奖获奖图书,它们宛如延续茅盾精神的载体,寄托着中国人内求诸己的生存智慧,也在飞速变革的时代中开辟了一方安静的土壤,滋养着人心。

“希望大家来到乌镇后,可以来这里感受下茅奖作品的魅力。”

在茅盾纪念堂,我们遇见了河南姑娘蔡歌。早在半个月前,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系列活动,她就和同事们特意花了近半个月时间,打扫了所有展柜,把夹层玻璃全部拆下来清洗了一遍。

“这是个什么活动?我们能参加吗?”:乌镇进入茅奖时间

景点管理部蔡歌 图源受访者

在蔡歌眼中,乌镇的许多地方日新月异,茅盾纪念馆四周却一如既往,没有多少改变。就像世外桃源,在岁月洪流中守护着文学世界的纯粹和内心世界的沉静。她希望,如果大家有时间,都能来这里感受一下。

为了更好地和游客交流,这段时间下班回家后,蔡歌和同事们还会花时间背一下今年历届获奖作品和作者介绍。“期待在这里偶遇你们。”

文学如何破圈,乌镇和业界一起思考

向游客们介绍茅盾,介绍文学,似乎是乌镇人的本能。

聊起茅盾,在乌镇踩黄包车的高大姐打开了话匣子:“我虽然不看小说,但我在这里土生土长,《子夜》《春蚕》《林家铺子》,这些茅盾的作品我是很熟悉的。”

从茅盾记忆深刻的乌镇千年老银杏树,到茅盾故居、茅盾陵园、茅盾中学、茅盾纪念堂……高大姐如数家珍。

接受采访后,她又增加了一个知识点:11月19日,茅盾文学奖即将在乌镇会展中心举行颁奖盛典。

“这是个什么活动?我们能参加吗?”:乌镇进入茅奖时间

乌镇西栅景区。冯扬杰/摄

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邱建卫连续参加筹备了十年乌镇戏剧节的工作,早在今年4月,他便着手策划“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系列活动的相关落地活动。

做什么?怎么做?

他想到的第一个关键词,是破圈:“要打造以文学为基础的,跨行业的一场盛会。”

短视频时代下长篇文学应该去往何方?青年作家会分享什么样的创作经验?影视改编又能如何推动文学的影响力?

11月17日-19日,刘震云、刘亮程、马伯庸、王劲松……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行业作家、知名演员等来自各行各业的大咖们将在“昭明书会”齐聚一堂,对国内文学、戏剧、影视行业的发展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基于文学,但不仅仅只是文学。

“除了作家,我们还邀请了相关的影视版权公司、导演、明星,让不同领域、不同圈层的人同频共振,激荡出不一样的水花。论坛的作用不仅仅是讨论,更是传播,我们要在不同平台上,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把茅盾文学奖的公众认知度打出去,这也是破圈的意义所在。”邱建卫说。

为此,“乌镇旅游服务”小程序上开放了有关“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系列活动的多个预约活动通道:行业论坛、朗读活动、作家签售、获奖作品改编电影放映……

“这是个什么活动?我们能参加吗?”:乌镇进入茅奖时间

乌镇西栅景区。冯扬杰/摄

直面读者、直面市场,重塑作家与读者、市场的关系,这些互联网具有的破圈优势在“茅盾文学周”系列活动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除了网上预约之外,还有现场排队、线上直播、平台分发……在邱建卫和同事的设想中,“茅盾文学周”系列活动正在成为一个“文学嘉年华”。

论坛之外,在乌镇的评书场、国乐剧院、环湖剧场、日月广场、枕水西码头、木心水平台……游客们可以和5位新晋茅奖得主面对面交流,可以欣赏12部茅盾经典获奖文所作品改编的短剧,还可以自身加入来一场茅盾作品的朗读、cosplay。

“我们希望能够让茅盾文学奖更加丰富多彩,让更多普通游客能够参与进来,一起传播。”

盛会的舞台已经搭好,就等你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