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250名公办教师长期“空挂”民校,别让财政资金成糊涂账

作者:堂牧师 分类:通信电源 时间:2023-11-16 阅读:49

文|龙之朱

视频|庞珊

据媒体报道,重庆市大足区有250多名公办教师,长期在民办学校大足城南教育集团任教。当地疑似虚设公立学校大足区城南实验学校,放置公办教师的编制,接收每年数千万的财政经费。实际上,这所公立学校并无独立实体,与民办学校混合编班、混合教学。

大足区日前通报称,大足区城南实验学校将尽快搬迁,实现独立办学,实现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办学场地的及时分离,以及公办教师、民办教师的分别使用和管理。

重庆250名公办教师长期“空挂”民校,别让财政资金成糊涂账

对于这样公民混杂的现象,很多网友表示很惊讶。其实,类似现象在前些年并不鲜见,这些学校被统称为“公参民”。

从2019年开始,国家开始规范中小学“公参民”,要求公办中小学不得新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严禁公办学校在编教师长期到民办学校任教。随着政策的出台,各地纷纷开始整改,“公办归公办,民办归民办”,也就成为潮流和趋势。

以此观之,大足区这批公办教师“空挂”民校,或可视为过往遗留下来的存量问题,系当地清理“公参民”不彻底、执行政策不积极所致。此前当地教育部门在接受采访时也承认,这些公办教师之所以在民办学校任教,是因为他们承担了义务教育责任区内4352名中小学生的教学任务。

然而,即便“情有可原”,此事也问题多多,亟需尽快厘清。

公办、民办掺和在一起,有个很大的弊端,即容易导致巨额财政资金去向不明,不利于监督管理。根据当地政府官网披露,2021年至2023年,当地每年均有数千万财政拨款用于城南实验学校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仅2021年度,就获得财政拨款6660.03万元。

这部分钱,说起来是与250多名公办教师和4352名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一一对应的,但在混合办学的背景下,其实都进了学校的“大池子”,很难分清楚公在哪里、民在哪里。

展开全文

这也就出现一个问题,不管是教师的薪酬,还是学生的名额,一旦与所有人混在一堆儿,该如何保证财政资金用到该用的地方?同一个学校的学生,如何确定哪个是免费的、哪个又是高价的?这个标准谁来认定、如何保证公平公正?公众很难不会有暗箱操作的猜测。

重庆250名公办教师长期“空挂”民校,别让财政资金成糊涂账

当地清理“公参民”不积极,可能也是想节约资源。教学场地、硬件设备、师资互通共享,对学生、民办学校和政府,似乎都没有坏处。但长久来看,弊大于利。

之前较长一段时间,公办学校在编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确实推动了民办学校的快速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假民办”现象,拿着国家的资源办学,却按民办收费,“一条鱼从头吃到尾”,地方把公办教育做成了生意。久而久之,这不仅会对真的民办学校形成不平等竞争,也会削弱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

各种性质的中小学存在师资不均衡,地方可以通过市场调剂、创新供给等方式寻求破解。但前提是要合规合法。不下大力气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听任公办教师在民办学校任教,也是一种懒政的表现。

在媒体持续的关注下,重庆大足有关部门终于表态要剥离公办和民办。有必要提醒的,其一,欲求拆分,必须要把账算清楚,之前每年数千万的财政支出,要明晰去向。办学混在了一起,分开要干脆利落,不能成了一笔糊涂账。

即便分拆了,公办的、民办的,各自独立办学了,但对于非营利的义务教育民办学校,政府该付出的生均经费等财政支持,也要落实到位。

毕竟,所有的制度设计、改变,都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民办学校办好了,学生和家长也会有更多的选择。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