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何?自认年轻时髦的“90后”连长被“00后”排长“吐槽”
编者按
由于生长环境、个人经历和受教育情况的不同,部分年轻官兵之间即使年龄差不了几岁,但看待事物的方式却可能不尽相同。东部战区陆军某旅王连长自认是年轻时髦的“网生代”,没想到还是看不懂新排长们的一些做法。请看——
“90后”连长眼中的“00后”排长
■杨南洋 谢思杰 房文鹏
“刻板生硬”“说教感强”……看着新排长们在“我给连长画个像”活动中的留言,东部战区陆军某旅新排长集训队某学员连王连长十分沮丧。
王连长是一个“90后”,对网络熟悉,也乐于了解当下的热点时事。担负此次集训任务前,他当过排长、指导员,还曾在机关工作,多次被表彰,有着丰富的一线带兵经验。他想不通到集训队任连长后,一直勤勉工作、倾心解难的自己,为啥会在这群“00后”新排长面前吃“闭门羹”,甚至成了被“吐槽”的对象。
有段时间,新排长小李与战友发生矛盾,学习情绪不高,训练成绩也出现波动。王连长按照以往经验,把小李叫到房间进行谈心:“你家是哪里的?是独生子吗?兴趣爱好是什么……”“我是浙江的,家里就我一个孩子,平时没啥爱好……”一番问答下来,小李觉得“像查户口”,王连长感到“聊不动”,二人都很尴尬。
此路不通,另寻他法。“都是年轻人,线下抹不开面子,线上一定可以!”与“00后”一样同为“网生代”,王连长自然而然想到了利用线上平台进行沟通。果然,线下沉默寡言的小李在网上却是另一副“面孔”,不仅性格开朗,而且对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在线上交流过程中,王连长发现小李有许多表情包,于是便也在对话时加上一些“表情”。没承想,因为不了解“表情”在年轻人中被赋予的新含义,他很快又碰了壁。
“连长,您是不是对我有什么意见,为什么阴阳怪气的?”一次,王连长在聊天时给小李发送了几个微信自带的“微笑表情”,又在结束对话时发送了“再见表情”,结果收到小李这样一条令他摸不清头脑的信息。他后来才了解到,这两个“表情”在不少年轻人眼中,带有“不屑”和“敷衍”的含义。不仅如此,小李在聊天中使用的一些新兴网络词汇,也常让王连长这个“第一代互联网原住民”看得云里雾里。
“和连长聊天好累!”一次,王连长偶然听到小李的抱怨,不禁也跟着暗叹:“确实很累啊!”
“旧‘钥匙’打不开新‘锁’。你的‘80后’连长当年面对‘90后’新排长时,会不会也有相似经历?”正当王连长愁眉不展之际,集训队领导的一番话令他有所感悟,“虽然你们都是‘网生代’,但代与代之间仍有许多不同。或者说,其实每一批官兵、每一名官兵都有与众不同之处,除了平等交流、尊重互信之外,还要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世界,才能真正获得他们的接纳。”
自那以后,王连长开始留心这些年轻面孔的所思所想。新排长小孙爱好动漫,经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与战友有些疏离。虽然对现在流行的动漫不甚了解,但年少时看过一些经典漫画的王连长决定以此为突破口开展思想工作。他找到小孙,二人从动漫中的“热血”“友情”聊到部队生活里的拼搏奋进、战友情谊,俨然一对挚交好友。随后,王连长又深挖小孙的绘画潜能,鼓励他担任连队板报员。很快,一幅幅风格新颖的板报便收获了不少点赞,小孙也逐渐在集训队小有名气,受到大家的欢迎。
展开全文
“无论是‘80后’‘90后’还是‘00后’,一味站在过去的视角开展工作,很难带好不断变化的官兵。”走进这群新排长,王连长有了不少新发现:他了解到“沉默不语”的同志可能不是真的出现了思想问题,也许只是单纯的“我想静静”,不能简单用“不合群”“个性强”定义;他意识到,经常跳出来“挑刺”的新同志并不是“不服管教”,而是希望通过挑明问题,与大家一起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他还看到,虽然做法和表达方式不同,但这些新同志和10年前的自己、和当下所有战友一样,有一颗积极向上、建功军营的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该集训队领导对笔者坦言,看似王连长创新了带兵方式,但其实带兵的基本规律并未发生改变,坚持尊重、理解、包容、信任,才能敲开官兵的“心门”。
内部关系融洽,训练热情高涨。这段时间,该集训队组织检验性考核,新排长们你追我赶、奋勇争先,一批素质全面的佼佼者脱颖而出。
微议录
理解是一场“双向奔赴”
■靳浩洲
在“00后”官兵眼中,有些“90后”带兵人也许“有点老”;在“90后”带兵人眼中,部分“00后”官兵可能“不靠谱”。时代背景、成长环境与人生经历的不同,造成了这种群体性差异,而弥合这种差异,正成为各级带兵人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带兵人想去理解官兵,官兵渴望被带兵人理解,这是两者发自内心的“双向奔赴”。然而,真正实现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过往经验不能当作“万金油”,不论处于哪个年龄阶段,带兵人如果无法在思想上与官兵同频共振,必然会与官兵渐行渐远。只有真正理解官兵内心以及他们的每一个新观点,才能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时制宜,通过知兵情、纳兵言、解兵难获得大家的认可。
因此,一线带兵人要更新思维观念、接受新鲜事物、创新方式方法,着眼青年官兵特点,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带兵路子,努力成为思想活、有温度、接地气的新时代带兵人。同时,更要扑下身子、走进官兵,听一听他们的心里话,逛一逛他们的“朋友圈”,从变化的表情中、反常的举动里,摸清楚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本文刊于《解放军报》2023年11月15日第8版)
编辑:李煊
编审:刘兴
来源:中国军网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