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满洲里,感受中欧班列十年骄人“成绩单”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倪浩】10日上午9时,一列载满板材、铁矿砂、化肥的中欧班列,由俄罗斯经满洲里国门驶入中国境内。在这条联通中外的国际贸易黄金大通道上,自2013年9月至今的10年间,已有超过2.2万列中欧班列通过这座百年口岸往返于中外,担负起中国对外贸易60%的陆路输运任务。
《环球时报》记者10日在满洲里铁路口岸看到,在满洲里国际集装箱换装场区内,驶入的火车、起起落落的龙门吊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据介绍,截至目前,经满洲里的中欧班列线路已增加到57条,串联起俄罗斯、白俄罗斯、德国、比利时等13个欧洲国家的28个城市和国内长沙、西安、苏州、南京、杭州等60多座城市。
“十年前,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首列由满洲里驶出的中欧班列经过俄罗斯最终到达欧洲,也满载着中国商品走向了世界。那时,经过满洲里的中欧班列一个月才一列。现在,10年过去了,这里通过的中欧班列数量一天就达到了13列,线路也增加到了57条。欧洲28个城市和国内60多个城市,因此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满洲里站货运车间龙门吊司机长杨亮这样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也是满洲里口岸首列中欧班列开行十周年,中国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中欧经贸合作快速增长,让人振奋不已。
据介绍,10年前,中国经满洲里出口的货物主要以单一轻工业产品为主,诸如袜子、衣帽等。现在中国出口往欧洲的货物种类日益丰富,已覆盖了电子配件、化工产品、大型机械、出口车辆等产品,中欧经贸合作日益广泛与深入。
11月初的满洲里已被白雪覆盖,已有超过120年历史的满洲里铁路口岸已担负起中国对外贸易60%的陆路输运任务。杨亮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由于中俄两国铁轨轨距不同,回程的中欧班列需要用龙门吊将俄方平板车上的集装箱吊装到国内平板车上,然后再发往全国各地。为进一步畅通中欧贸易的大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集装箱场日换装能力已由过去的420标箱提升至840标箱,换装能力提升一倍。另外,集装箱场也会将两条换装线上终点站相同的集装箱整合到一列火车上,或者一条换装线上的集装箱不足一整列时,将利用集卡车进行捣运实现成列后装车,大大提升了换装效率。
在采访中,满洲里市相关负责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自2013年至今年9月,经满洲里往返的中欧班列已突破2.2万列,约占全国开行总量的1/3。在中欧班列西、中、东3条通道中,满洲里在东通道中以85%的开行量占据绝对优势。满洲里也因此始终保持着全国最大沿边陆路口岸和中欧班列东通道最重要口岸的地位。
据媒体公开报道,世贸组织近期将2023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速从此前预测的1.7%下调至0.8%,多个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受到冲击。在严峻的外部环境下,作为全球最大货物出口国,中国外贸总体运行平稳,进出口规模逐季抬升,三季度则逐月环比增长,9月当月的进出口额创年内单月新高。
在上述大背景下,记者10日从满洲里口岸管理办公室了解到,今年前10个月,满洲里进出境中欧班列4191列,同比增长5.6%。过货量1757.3万吨,同比增长35.7%。这些关键数据有望创下新的历史纪录。满洲里市相关负责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俄贸易的蓬勃发展是满洲里口岸中欧班列日益繁忙的重要推手。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中俄贸易同比增长了27.7%,在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中列第一位。上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中欧贸易尤其是中俄贸易的重要晴雨表,满洲里中欧班列运行情况正反射出中国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今年以来,经由满洲里运往中国的俄罗斯煤炭、农产品、化肥等大宗商品不断增长,也使满洲里成为中俄能源合作、农业合作的重要通道和节点。
满洲里口岸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喜国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未来满洲里要全力把自己打造成中国向北开放的重要口岸,为“一带一路”建设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贡献力量。记者了解到,相关措施将包括加快满洲里国际陆港建设、创新口岸物流运输组织模式等,针对俄罗斯进口资源,将找准在满洲里进行落地加工具有效益优势的品类,推动在满洲里就地转化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