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务于民”——中拉科技合作共促地区发展

作者:堂牧师 分类:电力设施建设 时间:2023-11-06 阅读:52

新华社成都11月6日电(记者张源培、卢宥伊、吴晓颖)大脑神经回路间信息传递、脑机交互、帕金森病监测……一项项科研上的突破性进展,让古巴著名科学家裴德乐对在华推动脑科学研究和中古神经技术合作充满了信心。

“愿继续努力参与和促进古中合作。”这位扎根中国多年的73岁学者对新华社记者说,在位于四川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任职以来,他所率领的团队科研不断迈上新台阶,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一些基础研究成果还应用于临床,如脑健康监测设备已经进入医疗器械申请阶段。

目前,电子科技大学正在积极推进“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的创建工作,这将成为加强中国、古巴科技创新合作的重要平台。“实验室基于古巴和中国合作,但面向全世界。”裴德乐说。

近年来,中国与拉美科技创新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合作形式日益丰富:中阿共建的阿根廷深空站为“嫦娥四号”“天问一号”等执行任务发挥作用;中国与巴西联合研制的地球资源卫星为两国空间技术合作提供更多手段;中拉可持续粮食创新中心建设加速推进……

“科技服务于民”——中拉科技合作共促地区发展

10月31日,古巴科学家裴德乐在电子科技大学做科研。新华社发

不断涌现的生动事例、不懈付出的中拉“同行者”、造福于民的多项合作成果,见证着中拉友谊跨越山海、薪火相传。

中国计算机学会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专委会主任、天津理工大学教授罗训在数字孪生领域深耕多年。自2015年回到中国后,他便成为中国与拉美科技协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推动者。

中拉科技合作在拉美地区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影响。罗训表示,结合个人体会,这些年来,中国在拉美的形象逐渐与高科技紧密相连。中国技术如区块链、金融科技、数字孪生等对拉美科技创业公司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生物科技领域,中拉合作促成了多家疫苗生产工厂的落地共建,提升了当地生物科技产业水平。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罗训已经累计培养50余名拉美学生。他说,很多拉美学生在中国接受教育,回国后成为引领本土科技创新的力量。例如,一位哥伦比亚青年教师回到当地后任职大学副校长,还有一位厄瓜多尔学生回国在高校创建了该校首个机电工程系。

“中国作为科教科创大国,正对世界科技进步作出越来越多的贡献。同时,这些事例也展示了中拉科技合作超越文化和地理界限,成为促进地区发展的重要力量。”罗训说。

中国和拉美的科技合作已经成为双方加深了解、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桥梁。40岁的玻利维亚科学家、安第斯路国家科学技术组织主席兼创始人马尔克·卡贝罗刚刚出席完9月末在北京举办的2023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长期以来,他致力于推动中拉人民友好和中拉科技交流。

“安第斯路是安第斯地区一条具有上千年历史的通道,古时用于信息和物资交换,如今我想通过科技交流再现这条路的荣光。”卡贝罗介绍,安第斯路国家科学技术组织自2018年成立之初,便受到了许多中国学者和机构的支持和帮助。

卡贝罗与中国结缘多年。2010年,中国与玻利维亚签署卫星合作项目协议,将向玻利维亚交付一颗通信卫星及地面测控和应用系统。看到遴选科研人员的消息后,卡贝罗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从众多候选者中脱颖而出。在中国,他亲眼看到自己设计图纸上的卫星建造落地。

“科技应该服务于民,拉美人民需要更务实的国际合作,而中国提供了很多解决方案。”卡贝罗说,拉中科技合作重视互利共赢,科技合作不仅为拉美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更加深了双方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中国与拉美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将携手前行,共创辉煌。”卡贝罗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