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的课间十分钟”讨论多年,教育部:坚决纠正,放心活动

作者:堂牧师 分类:电力设施建设 时间:2023-11-05 阅读:57

一周来,部分地方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被约束”问题被广泛关注和讨论,11月3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新华社采访中表示,中小学校安排课间休息十分重要、十分必要,教育部将坚决纠正以“确保学生安全”为由而简单限制学生必要的课间休息和活动的做法

教育部的回应,对部分学校限制学生课间活动的做法,作出明确的表态。南都记者关注到,讨论“安静的课间10分钟”并不是今年才开始的,类似的讨论近几年已经多次出现。

有专家指出,不少学校把课间活动变成了“课间圈养”,主要是担心学生出现安全问题。此外,部分学校受场地限制等原因,导致学生不具备课间自由活动的条件。

在2021年,教育部就曾专门就此召开了新闻通气会,有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正在研究如何建立健全学生体育运动意外伤害风险防控机制,减轻或者化解校长和家长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体育活动受到意外伤害的后顾之忧。

教育部在此次最新回应中重申,将指导地方和学校科学实施管理和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室外场所设施排查和人员值守,加强学生安全常识教育,把安全事故风险降到最低,让孩子们快乐放心活动。

“安静的课间十分钟”讨论多年,教育部:坚决纠正,放心活动

9月26日,在梧州市长洲区古道小学,学生们在大课间跳竹竿舞。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安静的课间10分钟”已讨论数年,地区、学校之间差异大

课间10分钟变得安静,不是今年才发生的。早在2019年,人民日报等媒体就曾发问:“能否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

当时,有媒体调查,75.2%的家长称身边中小学“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非常普遍,且在小学最为突出,课间不许外出玩耍,甚至不许在教室里大声说话、快走……

从近日多家媒体的报道看,在一些学校,此前的现象一直延续到了今年。各地都有家长在社交平台反映,自己孩子所在的小学,要求学生课间除上厕所外不出教室,不能在教室或楼道追逐打闹。南都记者了解到,北京有的学校或班级,甚至会对课间在教室里走动、聊天的学生进行批评或扣分。

不过,也有一小部分家长提到,自己的孩子能够在课间自由活动,有的学校鼓励孩子在课间都走出教室。一位上海家长表示,孩子所在的小学是新建的,教室外走廊有教室的两三倍那么宽,很适合孩子们在课间自由、安全地玩耍。

展开全文

此外,从家长的反馈看,小学低年级对学生的课间活动限制普遍更为严格,到小学高年级及初中后,课间的要求会明显放宽。

“安静的课间十分钟”讨论多年,教育部:坚决纠正,放心活动

9月5日,在微山县高楼乡渭河小学,孩子们在课间做游戏。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10分钟课间休息够不够?

课间10分钟学生需要做的事情包括:整理书本、打水、上厕所,“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光完成这些就要花不少时间,如果要空出玩耍时间,课间至少需要20分钟。”一位小学教师向南都记者表示。

另一个普遍现象是,现在教学楼距离操场都有一定距离,很多学生根本来不及去户外活动,而有的学校楼道狭窄,没有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因此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秩序。

此外,“拖堂”也让本就不太充足的课间时间更加短促,“前一个老师拖堂3分钟,后一个老师提前3分钟”的现象,在一些中学并不少见。

为了弥补课间10分钟无法充足休息的短板,一般学校会安排20-30分钟的大课间。教育部在最新回应中再次强调,在实际工作中,要求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

学校怕担责,学生安全问题的症结如何破解?

担心学生在课间活动时发生安全事故,是学校对学生课间10分钟严格约束的一个关键原因。

在2021年,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学校场地设施改造是一个长期问题,同时,教育部已经在研究如何建立健全学生体育运动意外伤害风险防控机制,以减轻或者化解校长和家长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体育活动受到意外伤害的后顾之忧。

“家长与社会舆论对学生在校园里发生意外安全事故的理性对待,尤为重要。不能一出问题,不分青红皂白就追究学校校长、班主任老师的责任。”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他也建议,可以借保险来分摊学校风险。

还有专家指出,学校有必要做好安全教育和安全防护,从长远看,如果学生没有安全意识和技能,在学校被过度保护,出了学校反而容易导致更大的伤害。

在最新回应中,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将指导地方和学校科学实施管理和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室外场所设施排查和人员值守,加强学生安全常识教育,把安全事故风险降到最低。

教育部此次也提及,将要求学校密切家校社协作,争取家长理解和社会支持,共同努力保障学生课间正常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 宋凌燕 发自北京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