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法院:贡献基层社会治理“通法智慧”
点击上方 京法网事获取北京法院官方资讯
“李大爷,干吗去呀?”
“别人借我钱一直不还,我去‘小院’问问咋办?”
位于北京通州东南部的于家务回族乡(以下简称“于家务乡”)是北京市少数民族乡镇之一,为妥善化解群众之间的纠纷,促进民族团结与融合,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与通州区于家务乡围绕“府院合力共治”工作模式,在于家务乡创新设立了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于府院”。李大爷嘴中的“小院”说的便是这里。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和发展,“于府院”的功能日趋完善。群众遇到纠纷,先来“于府院”咨询。专业法官和调解员将协助化解。如果当事人有诉讼需求,立案、开庭、审判还能“一站式”办理。作为通州法院参与打造的富有民族共同体特色的法治调解基层治理品牌,“于府院”正不断探索解纷新路径,切实让民族团结工作有形、有感、有质效。
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今年年初,于家务乡于家务村马大爷一家因继承问题产生纠纷。马大爷的儿子将马大爷及几位姐姐诉至法院,要求单独继承马大娘的遗产。马大爷同意儿子的意见。但是,马大爷的女儿们认为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法定继承的规定分配遗产。双方因此产生矛盾。
“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你们为啥要和弟弟争?”一想起女儿们要求继承财产,马大爷喊道。马大爷的女儿们则满腹委屈。她们认为,母亲在世时,姐妹们承担了赡养责任与义务,于情于理都有权继承遗产。
眼见双方又要吵起来,马驹桥人民法庭驻地法官马巨决定换个思路。他先让马大爷的子女去隔壁房间休息。在和马大爷单独交谈中,马巨从自家兄弟姐妹说起。马大爷坦承女儿们贴心又孝顺。双方的心理距离在聊天中拉近。马大爷终于坦言:“马法官,我怕女儿们继承财产后,儿子对我有意见。”
了解到问题的症结所在,马巨立刻找到马大爷的儿子,详细阐明相应法律规定,同时向其说明姐姐们生活的不易和对家里的付出。最终,马大爷的儿子同意和姐姐们一起平分遗产,也欢迎姐姐们常回家看看。
展开全文
6月23日,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回族法官马巨正在调解一起继承纠纷案件 供图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
针对于家务村回族群众文化及生活习惯上的差异,马驹桥法庭以“于府院”为平台,选派回族法官主持邻里纠纷、继承纠纷、婚嫁纠纷等调解工作。若遇到较为复杂的纠纷,该法庭还会根据实际情况邀请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或清真寺阿訇参与调解,通过释法析理将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2022年4月挂牌以来,“于府院”已于诉前调处民族婚姻事务50余起,帮助30余户回族村民调解遗产继承纠纷。“无讼乡镇”“无讼村居”建设效果显著。7个村(社区)实现零诉讼,在辖区村落中占比28%。
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
“没想到现在打官司不用跑远路,在家门口便可以立案了。”于家务村杨大哥在“于府院”设立的立案窗口前激动地表示。
杨某在工地干活时不慎从高处摔倒,导致腿部受伤。由于寻求工地负责人赔偿无果,杨某决定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通州法院离村里远,他看着自己受伤的腿有些犯难。
此时,杨某了解到“于府院”开设了立案窗口。每周有立案人员到“于府院”开展立案工作。听到消息后,他赶到“于府院”寻求帮助。在立案人员的指导下,他成功立案。立案人员还告诉他,“于府院”不仅有立案窗口,还设立了数字法庭,当事人在“于府院”便可参与开庭。
于家务乡距离马驹桥法庭较远,且当地务农人员和老龄人口较多,大部分群众对于线上诉讼的形式接受程度较低。为了不让距离成为群众办事的阻碍,马驹桥法庭创新巡回审判工作模式,在“于府院”增设立案窗口与法庭,为群众提供诉前调解、立案咨询、巡回审判、法律咨询、在线诉讼指导等全流程司法服务,真正实现了“走进一个厅,事情全办清”。2022年4月挂牌以来,“于府院”已接待于家务乡群众300余人次,提供立案及咨询200余次,开庭审理案件30余次。
多元解纷“更快一步”
“以后我们再也不用担心露天屠宰污染环境的问题了。”近日,马驹桥法庭数次接到来自于家务村村民的感谢电话。
原来,今年年初,于家务村的几名村民来到“于府院”,称该村部分群众长期以来在自家附近或在路边屠宰牛羊,导致村内污水横流、蚊蝇滋生。这不仅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还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
收到群众的诉求后,“于府院”驻地法官立即向马驹桥法庭反馈。马驹桥法庭有关负责人多次带队前往于家务村调查情况。露天屠宰牛羊的现象确实存在。事实上,回族群众也希望村内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屠宰场地,这样既可以满足日常屠宰需求,又不影响村民的生活环境。
为妥善解决问题,马驹桥法庭与乡政府、村委会联合开展工作,最终确认在当地选取一处地方作为定点屠宰场地,并且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所有屠宰废弃物进行集中处理,村民们均表示同意该方案。这也成为当地诉源治理的典型例子。
为避免矛盾纠纷成访成诉后化解难度大,马驹桥法庭联合于家务乡政府以“于府院”为平台、各村设立的“小院”为触角,从源头预防、前端化解、精准发力等方面,力求将矛盾纠纷“吸附在当地、化解在基层”,切实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2022年4月挂牌以来,“于府院”已经开展普法宣传20余次,举办专题研讨6次。马驹桥法庭也获得“于家务乡2022年度接诉即办工作优秀支持单位”荣誉称号。
“于府院”是通州法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多措并举开展诉源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通州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该院将继续做实做优诉源治理工作,将群众普遍关注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就地妥善解决,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通法智慧”,以实际举措服务保障通州高质量发展。
本文转自《中国审判》杂志2023年第19期
供稿:通州法院
编辑:纪欣蕊 汪希
审核:张忠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