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一局一会”金融街发声:事关房地产、注册制、金融对外开放
11月8日,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暨全体大会开幕。
开幕式现场,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即“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以及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分别从各自的领域出发,就房地产金融风险化解、金融对外开放以及注册制改革等诸多当前市场关切的热点,一一做出“回应”。此外,国际清算银行总裁奥古斯汀·卡斯滕斯也就开放与合作发表了视频演讲。
本届金融街论坛的召开,恰逢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刚刚结束,这也使得2023年金融街论坛年会具有了特别的意义。“一行一局一会”将如何部署落实落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备受市场的期待。
2023年我国GDP5%的预期增长目标有望顺利实现
结合当前经济金融形势,潘功胜就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在发言中谈了他自己的几点体会。其中排在首位即关于经济增速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 图/主办方提供
事实上,在此之前,已有包括IFF(国际金融论坛)等在内的智库组织报告预测,中国2023年GDP增速有望超过5%。对此,潘功胜在本届金融街论坛的发言中进一步明确,“全年5%的预期(增长)目标有望顺利实现”,他说道。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速为5.2%。在本届金融街论坛开幕的几天前,潘功胜会见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即IMF)来中国进行经济金融磋商访问的代表团,对方告诉潘功胜,对于2023年的中国经济走势,他们最新预测认为将增长5.4%,且这一增速在全球大型经济体中保持领先。
潘功胜特别指出,观察中国的经济增长需要注意两个视角。一是基数规模。我国GDP总量已超120万亿元人民币,在大基数的背景下,5%的增长已经是一个不低的速度。二是需要平衡好经济增速和增长的质量及可持续性。“我国经济需要合理的增速,但更重要的是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比追求高增长速度更加重要。”他强调道。
同时在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支持实体经济稳定增长方面,潘功胜披露,国家金融监管部门8月推出房地产金融“政策包”,调降首付比、房贷利率下限,完善二套房认定标准;指导商业银行调整存量房贷利率,居民家庭每年节省支出约1700亿元,惠及约5000万户家庭、1.5亿人。
展开全文
“目前,货币信贷总量保持合理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企业贷款利率处于较低水平,为经济恢复发展提供了有力有效的支持。”潘功胜说道。
8月以来房地产市场成交总体改善,高风险中小银行数量较峰值下降一半
房地产风险化解的相关工作,一直牵动人心,特别在9月28日晚上,港股上市公司中国恒大(3333.HK)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接到有关部门通知,其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许家印因涉嫌违法犯罪,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时间回拨到今年3月初,在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潘功胜在谈到部分房企暴雷事件时曾直言——2021年下半年以来,以恒大为代表的部分房地产企业由于长期“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经营,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资产负债表持续处于高风险状态,最终不可持续出现风险,从“高血压”变成“中风”。
距此8个月后,在本届金融街论坛开幕式现场,潘功胜就防范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发言中,再次谈到恒大问题。
“行业发展长周期繁荣背景下,部分房地产企业长期‘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经营,资产负债快速扩张,叠加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疫情冲击等,以恒大为代表的企业风险显性化并向行业扩散。”他回顾道。
据潘功胜的介绍,近三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金融部门配合从供需两端综合施策,改善行业融资性和经营性现金流,优化调整房地产金融政策,包括出台“金融16条”,设立保交楼专项借款,调整首付比、按揭贷款利率等宏观审慎金融政策。
“随着经济回升向好,加上房地产政策效果显现以及市场的自身修复,8月份以来,房地产市场成交总体改善。”他说道。
据悉,中国人民银行下一步将积极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做好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弱化房地产市场风险水平,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外溢。
值得关注的是,潘功胜强调,将“引导金融机构保持房地产信贷、债券等重点融资渠道稳定,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而关于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据潘功胜的最新披露,我国高风险金融机构无论是数量还是资产规模在金融系统的占比都非常小。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化险,高风险中小银行数量已经较峰值下降一半。少数高风险机构相对集中的省份正在制定实施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方案,进一步压降高风险机构数量和风险水平。
我国将进一步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市场准入要求
准确而言,今年是李云泽首次代表金融监管总局出席金融街论坛,而他把在金融街论坛上首次发言的核心词确定为——金融开放。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 图/主办方提供
金融开放是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来自李云泽的介绍,近年来,金融监管总局推出了50多项开放举措,全面取消银行保险领域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大幅减少外资准入数量型门槛,持续拓展金融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目前,30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均在华设有分支机构,全球最大的40家保险公司近半数进入中国市场。即使三年疫情期间,在华主要外资银行保险机构资产和利润增速也远高于其母行或母公司。”李云泽就金融开放当前情况举例道。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即OECD)2022年报告显示,中国银行业保险业开放水平在其评估的50个国家中提升最快。“事实证明,中国金融业开放是积极主动的开放,是稳健有序的开放,是互利共赢的开放”,李云泽表示。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同时“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
对此,李云泽表态,未来中国金融开放的步伐不会停歇,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改变。
“近年来,我们对接国际标准,健全一系列监管规则,最近又全面修订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和资本管理办法。我们将加快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进一步放宽外资机构市场准入要求,持续增强金融制度和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努力营造审慎经营和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
“两区”建设开展以来,北京成为金融开放的窗口。当前北京金融业已成为首都第一大支柱产业,科技、绿色、数字金融等都走在全国前列。
李云泽对此表示,下一步将一如既往全力支持北京金融改革发展先行先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体系。
注册制改革要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
2月全面启动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无疑是2023年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亮点。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
“注册制改革绝不是放松监管,而是要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在本届金融街论坛开幕式的现场,易会满如是表示。在他看来,注册制改革落地后监管更加严格,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透明度的提升。
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 图/主办方提供
“这种提升来自于审核注册全过程公开,接受全社会的监督;来自于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的监管,促使企业充分披露信息、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来自于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全面加强特别是法治水平进一步提升。”易会满解释道。
据悉,证监会将坚持注册制基本架构不动摇,并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动态评估优化定价、减持、再融资等制度安排。同时,大力度推进投资端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各项配套政策落地,加快培育境内“聪明资金”,推动行业机构强筋壮骨,切实提升专业投资能力和市场引领力。
此外,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也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其中的一条主线。易会满从资本市场发展规律和近几年的监管实践出发,将资本市场风险归结为“杠杆过度甚至失控”“创新与监管失衡”“欺诈造假”“背信妄为”及“主体责任缺位”五大成因。
其中关于杠杆问题,易会满坦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015年我国股市异常波动,杠杆失控都是重要诱因。“近年来,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借助境内外、表内外、场内外工具盲目融资扩张并最终爆雷,教训惨痛。我们体会,管住过度杠杆,市场才会行稳致远。”
易会满表示,下一步将认真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深刻认识资本市场监管的政治性、人民性,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不断提升监管适应性、针对性,守牢风险底线,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提振投资者信心,走好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发展之路。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黄鑫宇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柳宝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