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托底,A股还会继续大涨吗?
在政策引导、信心提振、资金支持等方面,各方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来夯实市场底。未来,监管层有望持续研究出台活跃资本市场的政策,以提振A股市场
文|《财经》记者 张欣培 周楠研究员 黄慧玲 丁艳
编辑|杨秀红 陆玲
时隔六年,中国金融界最高规格会议召开。会议规格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升格至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会议首次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并强调要“活跃资本市场”。
彼时,A股正在3000点附近徘徊。在不久前的10月20日,上证指数超预期下跌,失守3000点,当日报收于2983.06点。但在失守3000点五个交易日后,A股重返这一关口上方。
将时间线拉长,今年以来,受海内外多重因素影响,上证指数在今年5月初反弹至3400点附近后,一路震荡调整,并于10月中下旬跌穿3000点。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A股的走势已脱离基本面,情绪成为了主导因素。市场的低迷表现,根源在于信心。当前阶段,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重塑投资者信心是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全文
市场分析认为,在投资者信心不足之际,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战略部署对稳定金融市场、提升投资者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要求。会议提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建设金融强国的战略,可见对中国股市建设掷地有声的强力推动预期,配合国内宏观经济复苏的拐点显现,振兴股市从而提振国民经济成为确定的预期。”黑崎资本创始合伙人陈兴文向《财经》表示。
此外,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再度提及活跃资本市场。会议提出,“着力做好当前金融领域重点工作,加大政策实施和工作推进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融资成本持续下降,活跃资本市场,更好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稳外贸稳外资。”
中金公司认为,继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再提“活跃资本市场”,有助于进一步提振当前投资者风险偏好。“A股市场短期内对历次金融工作会议反应均较为积极。统计显示,上证指数在历次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后一个月内涨幅中值约为9%。”
在此之前,为提振A股市场,多项利好政策接踵而至。“自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后,国家多个部委出台了降息、降低印花税、降低交易费用和基金管理费用、规范大股东减持、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等一系列活跃资本市场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稳住大盘估值水平,指数的表现也企稳向上。”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向《财经》表示。
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透露,监管层后续还会持续研究出台活跃资本市场的政策。
据悉,证监会正在酝酿多项改革举措以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持续改善市场预期,如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继续在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鼓励长期价值投资等方面,研究推动新的若干重要举措;推动出台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加大对资金占用等背信行为以及第三方主体配合造假的追责力度等。增量资金也正加速而来。中央汇金增持四大行并买入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上市公司掀起回购、增持潮,基金公司密集申报ETF产品,更多的险资入市在路上。
“中央汇金入市增持不仅为A股带来重要边际增量资金,也释放了托底权益市场的政策信号。”华西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李立峰认为,“根据汇金历次增持节奏来看,首次增持后往往会延续6个-12个月。‘国家队’增持ETF,托底股市意图明显。”
对于后市,机构们普遍认为,基于当前市场估值、政策提振和经济层面的积极信号等因素判断,A股市场正在筑底,市场当前的机会大于风险。但是,对于未来A股市场能否持续企稳并大幅反弹,机构们则尚存分歧。
3000点拉锯战
2023年的A股走势颇为跌宕起伏。上证指数以3087.51点开年,之后一路向上,5月初达到了3418.95点。但这也成为了今年以来的最高点。
随后,股指一路震荡下跌,直至7月24日市场迎来转机。当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激发了市场的活力。从7月24日到8月4日两周时间内,上证指数上涨了3.80%,深证成指上涨3.96%,创业板指上涨4.63%。
在此期间,北向资金颇为活跃。Wind(万得)数据显示,7月25日-8月1日,北向资金连续六个交易日持续净流入,净买入总额为538亿元。这也成为今年北向资金最强劲的一波买入。
然而8月4日后,A股再度开启了下行通道。至10月20日,A股最终还是跌破了3000点重要关口。一直以来,投资者对这一关口都颇为重视。从2007年初上证指数第一次站上3000点之后,至今3000点保卫战已经轮番上演接近50次。
市场分析认为,当前A股下跌已完全脱离了基本面,更多来自非理性下跌。“很多时候股市的波动已经不能够用基本面来解释,它与投资者的情绪波动有很大关系。”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洪灏认为。
“市场向下走,说明绝大多数是看空的。在现阶段,唱空比唱多更容易,但这反而佐证了少数人才是正确的。”洪灏表示,“共识如此悲观,我们应该有勇气站在市场对立面,客观评价A股市场。”
洪灏认为,“目前这个点位,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同意,估值已经非常便宜了。但市场依旧如此。市场需要一个催化剂,让它产生火花往上走。”
而市场的催化剂或已来。10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增发国债,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万亿国债的发行,有利于提振信心与预期,阻断实体经济下行、金融市场低迷和信心不足的负向循环。
刚刚结束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更是首次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发展目标,向市场释放了积极信号。活跃资本市场亦再度被提及。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活跃资本市场,更好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稳外贸稳外资,加强对新科技、新赛道、新市场的金融支持,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
会议同时指出,要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中金公司认为,继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后,本次会议再提“活跃资本市场”,有助于进一步提振当前投资者风险偏好;中长期角度,金融工作会议对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体制机制的规划及方向性指引,有助于推进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银河证券在研究报告中表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召开,短期内有助于提升金融市场信心,进一步化解风险;中长期有助于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一系列稳定经济、稳定房地产市场、稳定汇率以及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共同发力,稳定经济稳定股市可以期待。
为何超预期下跌?
股市的波动,是很多因素共同造成的。根据《财经》采访,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经济基本面、市场、政策、情绪、资金等多维因素均在产生影响。
陈兴文认为,市场走弱,主要受到北向资金流出、企业盈利出现下滑、情绪面受到一定程度打击、海外市场不确定性四方面因素的影响。
招商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张夏也表示,业绩披露期市场避险情绪较为严重,美债收益率加速上行,关键点位跌破后触发部分止损卖盘都造成了10月以来市场的超预期加速下跌。
星石投资总结认为,目前影响A股的主要因素分为国内和国外两方面。国内方面,政策的积极推出、三季度以来的经济修复都是相对积极的支撑因素,但经济处于转型期重要转折点、地产市场低迷对短期经济造成冲击确实对股市情绪形成了压制;海外方面,对国内股市压制最大的时候已经过去,不过美债利率维持高位、地缘事件等因素仍需持续关注。
尤其在经济基本面上,市场十分关注。尽管三季度国内经济数据超预期,但有观点认为,中期不确定性,仍令市场担忧。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3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前三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593034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三季度GDP增速为4.9%,好于市场预期。此前,机构预测三季度GDP增速在4.4%至4.7%区间。
李立峰认为,数据公布后市场情绪仍偏弱,主要原因是投资者对于2024年国内宏观经济增长存在一些担忧,核心是对房地产市场信心不足。
“当前国内股票市场核心矛盾并非短期GDP和上市公司EPS增长,而是中期不确定将在未来如何被解决,这是市场能否给予估值的关键。”国泰君安策略团队分析称,尽管9月经济数据边际改善,但未打消市场对增长动能的疑虑。
国外市场方面,多方观点认为,海外流动性、美联储政策、美债收益率等情况,也在对当前A股产生影响。国泰君安分析称,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突破5%,金融条件的收紧叠加地缘政治的冲突令权益风险资产风声鹤唳。
“美债利率作为全球资产定价之锚,其大幅上行将使全球资产风险偏好受到压制,并使得新兴市场面临资金流出的压力。”李立峰表示。
A股市场表现羸弱,外围避险情绪升温被视为重要影响因素。
德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吴开达提到,全球美元流动性边际趋紧,但因美国通胀高企,流动性无法得到美联储的“呵护”。同时,美元流动性的紧张已传导至信用市场,美国、欧洲高收益信用债利差在近期都有显著扩大。
“国内和海外流动性环境未出现‘共振’宽松,近期投资者应以防海外风险为主。”吴开达提示称。
“当前下跌因素复杂,但本质是缺乏增量资金和信心。”华夏基金表示。
实际上,外资的持续流出,严重打击了市场的信心。
尽管今年下半年,北向资金曾一度出现强劲买入,但10月以来多个交易日净流出。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北向资金当月合计流出超400亿元,单周卖出金额一度超过200亿元。据公开数据,10月12日-18日当周,北向资金合计净流出240.46亿元,日均流出48.09亿元。
根据国泰君安分析,今年下半年以来,权益市场一直呈现资金减量博弈格局,而进入10月以来,外资和基民的投资情绪更偏保守。不过,两融与机构投资者相对偏积极。从机构投资行为上看,混合偏股型公募基金呈现明显加仓,同时私募基金维持在80%高仓位水平上运行。
受上述多重因素影响,A股10月走势低迷。
中邮证券认为,展望后市,利好因素正在持续汇集。一是政策面有望持续发力,二是经济数据出现改善,三是中美关系有所缓和。除此之外,外围扰动对市场的影响或将减弱,11月美联储暂停加息,美债收益率上行风险或得到缓解。
“整体来看,在众多利好因素支持和外部扰动边际减弱的情况下,市场在经历震荡筑底后有望迎来阶段性修复,后续市场行情或偏向乐观。”中邮证券分析称。
增量资金入场
资金的缺乏是A股低迷的重要原因。如今,一批增量资金正加速而来。
10月11日,中央汇金增持四大行股份近5亿元,其拟在未来六个月内以自身名义继续在二级市场增持。10月23日,中央汇金再度出手,买入ETF,并称将在未来继续增持。当周多只大盘蓝筹ETF成交量明显放大,股票型ETF净申购152亿元,一改此前净赎回之势。
上市公司亦在自救。今年以来上市公司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回购与增持潮,也在加速“市场底”的筑成。
Wind数据显示,今年10月共有191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预案,拟回购资金上限合计为244.5亿元。今年以来已有1165家A股公司实施回购,回购资金达695亿元,其中牧原股份(002714.SZ)、盐湖股份(000792.SZ)、荣盛石化(002493.SZ)、韦尔股份(603501.SH)、海康威视(002415.SZ)、中联重科(000157.SZ)回购金额超过10亿元。
回购之外,亦有诸多股东选择大手笔增持。牧原股份董监高及核心人员计划增持牧原股份,合计12亿元。先导智能(300450.SZ)、恩捷股份(002812.SZ)、坤彩科技(603826.SH)、天华新能(300390.SZ)、立讯精密(002475.SZ)、永和股份(605020.SH)、隆基绿能(601012.SH)等核心高管或个人股东拟增持1.5亿元以上。
此外,今年还有320家公司发布公告,披露相关股东自愿承诺不减持,另有212家上市公司的股东终止了股票减持计划。
公募基金也在行动。在市场底部区域,基金公司正在密集申报基金产品。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1月3日,近三个月证监会共收到537只新基金申报。其中ETF与股票指数类基金达166只,主动权益类基金达到106只。
同时,基金公司亦在自购。10月29日起,易方达、华夏、广发、招商等多家头部基金公司发布自购公告,截至11月1日,其合计自购7亿元。今年8月,这四家公司曾分别公告将运用固有资金5000万元投资旗下权益类基金。业内人士分析,时隔两个月,公募基金加大自购力度,无疑在以实际行动向市场传递信心。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持续恢复进程中,无论从经济基本面还是宏观政策方面来看,我们都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抱有坚定的信心。”易方达基金董事长(联席)兼总经理刘晓艳表示,企业盈利增长、股息收益和估值变化是投资股市的收益的三部分,综合这三方面来看,集中了中国优质企业的A股市场整体下行风险有限,当前时点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在市场企稳之际,市场格外关注增量资金来源,公募基金自购可为市场注入增量流动性和市场信心,也有利于引导市场进行价值投资。”李湛告诉《财经》,在政策引导、信心提振、资金支持等方面,各方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进一步夯实了市场底,A股有望迎来一轮修复窗口。
保险资金也被视为市场长线资金的重要来源,监管层一直在引导险资入市。10月30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明确将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效益类绩效评价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由当年度考核调整为“3年周期指标+当年度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这有助于其提高股票等权益投资收益。
从实际操作来看,今年险企举牌次数已超过2022年和2021年全年总数。据保险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2023年以来已累计有九条举牌信息披露在列,其中六次举牌涉及港股,总耗资突破10亿元。
静待市场反弹
多重利好之下,A股重返3000点。而多家券商也给出了市场底部反弹、拐点确立、修复行情渐进等观点。但市场是否触底,市场底是否筑牢,业内对此仍有分歧。
一方面,有市场人士给出乐观预判,他们认为拐点确立,修复行情正在临近。
“市场底部已经夯实,修复行情正在临近。”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师秦培景提到,汇金增持发挥的类“平准”作用显现,市场资金的风险偏好开始提升,市场底部已经夯实。
“本轮A股底部或已筑成。”李立峰认为,根据估值与大类资产比价、市场交易情绪和投资者行为等多维度指标来看,本轮A股底部或已筑成。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国内策略分析师、董事总经理李求索也表示,在当前积极因素不断累积的背景下,市场预期有望逐步改善,对于后续表现不必悲观,市场下行空间十分有限。
李求索提出,基于汇金持续增持有助于扭转资金面负反馈,特别国债发行超出市场预期,投资者对稳增长政策关注度进一步抬升等方面,市场当前机会大于风险,四季度建议多关注阶段性及结构性机会。
“长期来看市场处于相对低位,股市的反转在估值性价比层面或已经具备条件。”永赢基金首席权益投资官高楠告诉《财经》,目前万得全A股权风险溢价处于近十年以来73.6%分位,股票资产性价比偏高。虽然地产数据仍然疲弱,但工业增加值、社融、消费、出口等经济数据改善已得到验证。
“经历过去三年,资产负债表处于修复阶段。”泉果基金基金经理赵诣认为,“一个人在体力恢复阶段,不能马上能像过去一样参与剧烈运动;资本市场也是这样,大家更希望市场能够快速反映各种预期。正如大家所见,经济指标好转和周围的消费亮点已经逐步积累积极因素,也许我们需要给时间让市场情绪慢慢恢复,底部阶段更加需要耐心。总之我们认为在当前阶段机会大于风险。”
但另一方面,也有机构颇为谨慎,因为“企稳不等于上涨”。
华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固收首席张继强称,近日诸多宏观变量都有积极变化,股指探出市场底并重回关键点位。“但‘企稳不等于上涨’,美债利率高企与经济转型阵痛两大关键问题仍未解决,市场微观结构也有待出清,决定了股指短期还难出现趋势性行情。我们预计股指大概率继续磨底。”
张继强称,市场脱离阴跌后,主流机构仓位仍高、增量资金不足、市场活跃度也未显著改善,预计股指或继续磨底,对四季度期待不宜过高。
一位中型险企首席投资官表示,目前部分大型险企可以进行加仓操作,但加仓动力依然不足。对于原因,该人士表示,目前宏观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投资环境尚需回暖,险资权益类市场正在单边下跌、债券市场收益率中枢持续快速下降、非标类资产荒,叠加今年以来险企偿付能力不足和对于潜在市场波动规避等问题,客观上也阻碍了保险资金行业性加仓的动力。
钜融资产投资经理袁美洋表示,尽管不看空市场,但是其也表示,根据短期判断,市场大幅上涨的动力仍然不足。“管理层提振资本市场的决心未变,市场也有新的增量资金。中期我们认为是震荡市,但是短期判断当前处于震荡区间下沿。”
在行业板块上,国泰君安建议,可重点选择行业周期处于底部向上的细分领域。一是低库存和新需求逻辑下,可关注通用设备、汽零、电子、有色、半导体、军工、自动化设备、新材料等。二是海外利率高位与国内基本面改善,看好医药配置机会。三是从中期而言,底仓可选择低负债与稳定现金流的红利高股息股票,如公用事业、高速公路、运营商等。此外,底部反弹可关注大金融。
对于市场上曾经热门的新能源赛道(申万一级行业分类:电力设备)和医药生物板块,目前机构们有些分歧。
《财经》根据Wind数据整理发现,曾经最热门的新能源赛道已连续六个季度被基金减持。
“过去几个月市场的调整反映了市场对新能源行业的整体盈利水平的担忧。”汇丰晋信基金投资总监陆彬称,当前时点新能源行业随着渗透率的提升增速在下降,但另一方面行业龙头公司的确定性在提升。
不过,景顺长城基金股票投资部副总监杨锐文对新能源车板块给出更为乐观的判断。他表示,新能源车板块的估值泥沙俱下,这带来很多错杀的机会,市场低估了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全球竞争力以及部分公司的竞争壁垒。
“目前中国新能源与新能源车整体估值处于三年期的历史低位,是一个入场的极好时机,这个逻辑可以同时放在中国的消费电子、华为概念与半导体上,出口的巨大空间值得想象。”陈兴文说。
与新能源板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大公募基金主流赛道——医药生物板块。该板块在三季度获得了更多增持。仅从基金参与数量看,2023年三季度末创下新高纪录,共有7514只基金参与其中。
华安基金基金经理刘畅畅认为,三季度医疗反腐令板块调整较多,预计后续存在比较好的机会。
责编|要琢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