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已被一分为二,美国意识到,消灭哈马斯只是幌子,但为时已晚

作者:堂牧师 分类:电力设施建设 时间:2023-11-06 阅读:27

自从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后,以色列方面便多次宣称,此次针对加沙地区的打击只有一个目的:消灭哈马斯。起初,美方还坚定地维护以色列所谓的“自卫权”,并警告以色列不要试图占领加沙地区。但随着局势开始升级,外界逐渐发现,以色列的真正目的似乎不是消灭哈马斯,而这一点,就连美国都被蒙在鼓里。

布林肯的建议被以色列拒绝

据环球网报道,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紧急前往以色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援引一名外交人士透露的消息称,布林肯此行的一件大事,就是敦促以色列“暂停打击加沙”,以便人道主义流通,“为调解留出一定空间”。而且,布林肯还与内塔尼亚胡讨论了作战方式,向后者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

加沙已被一分为二,美国意识到,消灭哈马斯只是幌子,但为时已晚

据悉,布林肯向内塔尼亚胡建议了美军惯用的一些打击手段,比如收集尽可能多的情报信息,然后直接精准打击哈马斯领导人。说到这些,很多人都会想起苏莱曼尼遇刺事件。不仅如此,布林肯还建议以军使用小型炸弹打击地道网络,并利用情报网查出武装分子据点,将平民住宅与武装分子据点隔离开,再采取打击行动。

可以看出,布林肯给出的建议,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加沙地区的平民伤亡数量。原因很简单,当前以色列对加沙地区平民的打击,已经激起了国际社会的愤怒,而一向坚定支持以色列的美国,也因此遭到多方警告。比如在与布林肯见面时,约旦方面直接发出警告,强烈要求立即停火。

加沙已被一分为二,美国意识到,消灭哈马斯只是幌子,但为时已晚

展开全文

然而,尽管布林肯已经相当于“手把手”教以色列如何在避免平民伤亡的情况下打仗,以色列仍然拒绝了美方提议,甚至公然“打脸”。据悉,布林肯前脚提出建议,后脚内塔尼亚胡就公开宣布不会停火,随后加沙地区再度遭到空袭,难民营也遭到打击。可以说,以色列的行为,狠狠地打了美方一个耳光。

以色列将加沙一分为二

美方对此是不满意的,环球网报道称,拜登的高级顾问透露,“总统一点都不喜欢这样”。而以色列的行为不仅公然与美方唱反调,也对外暴露了其真实意图。若真如内塔尼亚胡所说,只是为了彻底消灭哈马斯,为何要打击难民营与医院?正如哈马斯的声明中所说,应当核实以色列关于医院被用作哈马斯藏身地的说法。

加沙已被一分为二,美国意识到,消灭哈马斯只是幌子,但为时已晚

而且,以色列军方发言人丹尼尔已经透露,以军全面包围了加沙,并且已经将加沙地区一分为二,分成了南部与北部两部分。结合以色列大规模袭击住宅区、频繁要求平民撤离等行为,不难看出,比起消灭哈马斯,以色列的首要任务似乎是为了全面占领加沙地区。事实上,关于这一点,外界早有质疑。

前段时间,一名联合国高级官员莫克西博愤而辞职,他在信中痛斥美国与以色列,并直言,对巴勒斯坦人的屠杀不是为了消灭哈马斯,而是因为他们是阿拉伯人。甚至以色列一名高官还扬言,可以对加沙地区投放核弹。说到这儿,以色列的目的已经非常明确了,而他们拒绝美方提议,执意对平民开火的原因,很可能也是为了起到震慑作用。

加沙已被一分为二,美国意识到,消灭哈马斯只是幌子,但为时已晚

但无论如何,人道主义危机都是当前需要重视的问题,美方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据悉,美方曾警告以色列,称若无视这一危机,将会遭遇一系列可怕的战略后果。不仅如此,美方还警告以色列,称随着时间推移,以色列想把军事行动当成实现目的的手段,将会不再可取,行动会越来越困难。

美方劝诫,并非为了和平

报道称,拜登、奥斯汀与布林肯都在与以色列方面的对话中强调了这一后果,并表示,剩下的时间已经非常有限,或许只剩下几个星期,因为美国方面很可能会因为外界的压力,而被迫公开呼吁停火。当然,从这些言论也可以看出,美方呼吁停火并非是为了和平,也不是为了平民,而是为了美国在国际上的声誉与形象。

加沙已被一分为二,美国意识到,消灭哈马斯只是幌子,但为时已晚

然而,随着美方对以色列的不断“拉偏架”,美方的声誉还剩下多少呢?就拿本轮冲突来说,仅在一个月内,布林肯就急急忙忙去了三次以色列。在冲突爆发十几天后,拜登就不顾危险亲自到访,美国国防部长、美军司令、中情局局长接连访问以色列,这样密集的访问,比起为了敦促以色列,更像是政治形式的撑腰。

在安理会,美国也帮助以色列抵挡住了大部分压力,多次否决不利于以色列的提案,同时出动航母前往以色列附近海域。这些行动都说明了,美国仍然是偏向以色列。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提醒一句,美媒已经把话说的很直白:“拜登可能会被内塔尼亚胡绊倒”,拜登的不少支持者已经开始在竞选活动上要求停火,接下来,拜登的竞选活动是否会继续受到影响,我们无法预测,但对于拜登来说,这绝对是一大隐患。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