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校否认助学金名额被挤占:投票选贫困生不是好方法

作者:堂牧师 分类:电力设施建设 时间:2023-11-06 阅读:42

文|和光

此前,天津一名贫困生发视频举报,学校助学金分配不公,一些有高消费行为的同学拿到助学金,而他作为孤儿、建档低保户却没有份。此事在舆论场发酵好几天后,终于有了调查结果。

11月6日上午,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发布通报称,经过调查,不存在这名贫困生国家助学金名额遭“挤占”的情况。他实名举报所涉及的其他两位同学,均符合困难生资助条件,评定符合相关规定,不存在违规现象。

天津高校否认助学金名额被挤占:投票选贫困生不是好方法

此前,这名贫困生自述的遭遇,收获了舆论广泛的同情。作为一名孤儿,他的身世格外悲苦。然而大三这一年,他不仅助学金名额被挤占,还疑似被同学排挤,不得不搬出寝室。很多人为他打抱不平的同时,也关心着他的生活,甚至有人想给他捐钱。

然而涉事学校的一纸通报,基本全盘否认了他的“指控”,再加上有网帖爆料称,这名贫困生的同班同学反映他人品差。如此“反转”,一时间让网友不知该相信谁。这名贫困生发文说“果然,我还是斗不过他们”,显然还是相当不认可学校通报的内容。如此种种,让此事陷入罗生门,成了一潭浑水。

这其中的是是非非,还需要进一步厘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是,这名贫困生不惜与同学反目,以一己之力“对抗”学校,与国家助学金背后的评定机制脱不了关系。

涉事学校的通报并没有提到,贫困生的助学金资格是怎么评定出来的。不过从网帖爆料和相关录音来看,这名贫困生所在的班级,通过班会投票来评定贫困生资格。实际上这也是当下很多高校普遍采取的方式。

辅导员或者班主任一般会组织班级学生投票,贫困生根据排名获得相应的资助资格。有的学校甚至要求学生公开陈述自己的家庭情况,即便不需要公开演讲,老师也会把掌握的参评人家庭情况,向其他学生公开。

简而言之,就是想拿助学金可以,但是首先要公示自己的贫困程度,让其他同学来投票“比惨”。据说,天津这名贫困生正是输在了民主评议环节,在同学投票时,因为他的排名靠后,一度与助学金资格失之交臂。他对此非常不满,由此和班级同学产生矛盾。据他自己讲述,他向上反映了一圈后,学校才给了他二等助学金。

展开全文

对于他这一表述,学校通报中并没有直接回应,只是说大一大二大三,他都拿到了二等助学金。如果该生的说法属实,这样的评选办法,确实很不妥。他是孤儿,又是建档立卡低保户,在绝大部分学校,这样的情况属于第一档,无论如何都会给予助学金。

所以很多人不理解,助学金名额的评定,为何需要班级投票。虽说,相比让辅导员和老师私自分配贫困生资格,容易弄虚作假,造成不公和黑幕,公开投票更加透明,能被广泛监督,但这种让贫困生自揭伤疤式的评选,伤害了他们的尊严。一年一次或者两次,站在平时最熟悉的同学好友面前,讲述自己生活的困顿,这种程序上的“公开处刑”,对贫困生们造成的伤害,光是想想就很窒息。

而且这在逻辑上也很难说得通。贫困就是贫困,一个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是否能支撑他的大学生活,应该有更加客观的评定标准。尽管在投票选举前,辅导员可能也会向学生公示贫困生的家庭情况,还是很难避免投票的过程中被一些主观因素左右,比如贫困生的口才、资料准备情况,更重要的是他在班级里的人际关系。

如果同班同学投票承认,你才是贫困,不投票就是不贫困,或者不够贫困,多少也有点荒诞。

从社交平台一些大学生的发帖来看,这种民主评议环节,并不一定会让真正的贫困生得到被救助的资格,由此造成的不公和抱怨,在现实中大量存在,只不过天津这名贫困生捅破了这层窗户纸。

天津高校否认助学金名额被挤占:投票选贫困生不是好方法

比起论断这名贫困生和他同学、学校孰是孰非,这种广泛存在的贫困生投票制度,可能是更大的问题,更需要引起讨论和重视。

精准认定贫困生,素来是个难题,但技术的进步,或者能够弥补传统主观评定的缺陷。有研究认为,现在很多高校"智慧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让学生的日常生活实现了数字化,学校可以获得很多反映学生生活轨迹、行为特征的大数据,通过对学生消费行为的特征分析,了解他的经济状况,并不是一件难事。

比如,一些学校利用食堂大数据筛选出贫困生后,会直接把补助款打到贫困生的饭卡中。这种静悄悄、不打扰的“隐形”资助更让人暖心。

当然,像国家助学金这类数额相对比较大的资助,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撑,更客观有效的评定办法。不过这总归是一个向好的探索。

任何一种制度都不可能绝对完美,但是这种伤人尊严、异化人际关系的“比惨式”评定,也不应该再大行其道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精彩评论